魁北克聲音藝術家Jean Francois Laporte專訪
2011年關渡藝術節「超響transoic」聲音藝術單元邀請到魁北克聲音藝術家Jean Francois Laporte, Jean Francois Laporte擅長以電腦音樂結合自製發音裝置(樂器)創作,獨好氣壓與振動的漸變式聲響。今年他為「超響transoic」的觀眾帶來三首作品總稱Soundmatters「聲音物件」。

第一首作品以自行研發的氣筒震動裝置,讓孤立在舞台上的椅子上的預置設備自行震動演奏。第二首作品他以演奏家的呈現方式,上台控操混聲器,設置的機關因其手腳上按鍵的施力輕重遠近產生氣壓的不同造成音高與頻率。第三首作品他甩著已纏繞在約200公分線上的感應器,在頭頂長達約10分鐘的旋繞。感應器所感應的風速造成了聲頻隱約的變化,當時礙於場地的關係,將原本應該在觀眾席中心做圓規方式的畫圈,改為在台上表演 ,實在可惜。

‧右圖為第一首作品裝置
‧左圖為第二首作品的聲控方式
音樂會當日因藝術節現場音控人員的缺乏經驗與表演者間默契不足,造成第二首作品演出聲音超過耳朵所能承受能力(持續高於100分貝以上的15分鐘表演),許多在場觀眾抱怨連連,誇張的噪音甚至許於造成聽眾耳朵的疼痛。台灣聽數位音樂的觀眾接受度是很多元的,可惜當天因為過大的聲響,大部份的觀眾視此作品為極厭惡之作。背著黑鍋的作曲家演完離開,主辦單位沒有第一時間澄清麼,聲音表演的成敗似乎最終落在作曲家一人身上。筆者好奇的訪問了作曲家本人,看過此作品的原稿設計程式,驚訝發現原設計的音量最少應該低於現場的三倍以下。令這位作曲家感到意外的還有主辦單位當下沒有給予原先答應的演出前清場試音,造成了失控的聲響,留下無辜的受傷耳朵們。 撇掉這個不完美的小意外,超響2011還是值得豎起大拇指稱讚,可以看到主辦單位設計節目的用心,將電子音樂表演的形式盡量展開多元。今年更邀請到了美國著名的電子音樂作曲家北德大的Kurt Stallmann教授,台灣交大的曾毓忠教授,中國電子即興演奏家李劍鴻,以及這位備受爭議的裝置聲音鬼才Jean Francois Laporte。

Jean Francois Laporte每場演出總帶著他所研發的發聲震動樂器,這些樂器會跟著他到處表演,最後被寄回位於魁北克Totem contemporain 藝術中心, 此藝術中心專門收藏2002年起Jean Francois Laporte所製作的聲音物件,並開放市民參觀。加拿大法語區的魁北克省對於前衛藝術是非常支持的,每年給予作曲家高額的補助,這也使得他可以有充足的經費帶著這些自製樂器到世界各地巡回表演自己的音樂。

氣壓震動的獨創美學
Jean Francois Laporte的音樂雖稱不上是精緻細膩,但總呈現出大膽的光怪流離特質,他從許多當代電子音樂家中跳脫出框架,獨尊氣聲共振與創作樂器為作品導向,如同法國作曲家Eliane Radigue對藏傳詠的堅持,Jean Francois Laporte 已為他的音樂創作之路奠定了一條非常具體的鮮明個人風格。Jean Francois Laporte(以下簡稱Jf)的每首作品都是震動控制的聲音遊戲,總令人驚呼不斷。早些年他的作品有許多帶有大量器樂的創作,比如於美國水牛城新回聲系列音樂會的作品Degonflemen「壓縮」 (同「聲音物件」,Jf的作品向來無標題音樂的命名)。

Degonflement一首為氣球的六重奏
想像你坐在市區小教堂裡空曠的走道包覆的觀眾席內,六個演奏者佇立在教堂的各自一角,吹吸著手上的氣球,聲音隨著氣聲的吐吶在迴音繞樑的教堂當中互相丟接傳遞著,Jf將氣球的趣味的玩得淋漓盡致,表演者對著氣球唱歌說話,摩擦著球面,甚至於氣球破裂的爆炸聲等等,都成了Degonflement這首作品的元素,並取代了五線譜的樂音譜寫成歌。這位音樂的創作怪才對於作曲這件事情有自己非常獨到的見解:「許多作曲家認為跟隨大師的技法可以為作曲的技能扎根,一頭栽進了理論學習的領域,非得把和聲含管弦樂法摸個透徹不可。基本上留在學院派創作最安全,這樣的溫床有時卻扼殺了作曲家創意,我不願意這樣,寧願開創自己的語言,走自己的路。」屏棄作曲法,屏棄傳統和聲、記譜法,Jf認為自己嚴格來說是個聲音藝術家,作曲家這樣的稱謂對他沒有太大意義,因為音高旋律對他來說從來不是創作的方向。

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我不浪費時間追尋大師
Jf:「我在念大學的時候,把一些音樂理論的課程換成其他我更有興趣的項目,比如說焊接的工藝課,這堂課教我如何去製造物件,對於我日後研發自製樂器的幫助很大。另一堂課是以麥克風為一樣樂器的練習課程, 我從此課程學到了許多練習採樣與操作聲向的寶貴經驗。25歲才開始創作音樂,這對於ㄧ般作曲家來說算是起步很晚的。但也就因此,我更知道什麼是自己想做的什麼是不要需要浪費時間做的!」Jf Laporte創作音樂的方式是很直覺的,他獨特的創作視野仰賴的就是他無微不至的觀察能力,他不斷將觀察到的聲音實驗變化,延展它的可能性,從一連串的實驗當中累積出經驗以及開創聲音的新顏色。Jf:「我只選擇我聽過見證過的聲音作為創作的動機,每天身邊發生的任何一種聲音都是我創作的元素。而對於器樂創作上的選擇,鋼琴的聲音是最冰冷的,它沒有能同弦樂那樣可以透過振動給予表情的可能,所以我實在不喜歡鋼琴。」

IRCAM的駐村經驗
十多年前Jf進入了法國的IRCAM(法國電子音樂中心),在那裏與藝術家交流的時光,成為了他寶貴的經驗。他了解開創必然是件孤獨的事,與其躲避在學院派的領域隨波逐流,他寧願當那個危險的開創者。漸漸的他開始專注於創作自己所研發的發聲物件將其結合電子聲響,舞台上也多半由他自己來擔任演奏者。Jf在創作一首作品的開始總是會先想到表演者與觀眾相對位置的關係,進而巧妙地安排振動所感應的聽覺與視覺感受。他的作品是視覺與聲音元素的複雜綜合體,自製樂器、日本舞踏、實體聲音與氣壓振動裝置整合跨界,將音樂的表演推向另一種不同視野Jf:「現今法國的IRCAM也已經充斥著學院派的影子, 學術主流這件事情是很可怕的。 它會抹煞作曲家的創造力,作品的差異性,這是很可惜的。10年前的IRCAM顯得有趣的多,每個人的作品都保有個人的特質。我倒希望100年後大家不再聽我的作品, 這代表它又跨向另外的一個新的紀元,音樂這樣的藝術它本來就要一直不斷地向前演化,它是體現當代的語言。」

永遠挑戰音樂的限度
做為前衛的音樂開創者,永遠不安於現狀的藝術家,Jean Francois Laporte勇敢的為音樂實驗新的可能性,並堅持著他的創作理念不斷的追尋重新表達音樂的媒介。近年Jean Francois Laporte相繼得到 CQM所頒發的年度最佳樂器製作人, 魁北克年度最佳作曲家等獎項,並且廣受世界各地電子音樂節的邀請。每年都住在不同的城市與當地的藝術家們表演合作。

延伸閱讀
Jean Francois Laporte個人網頁
Totem 藝術中心
法國電子音樂研究中心
關渡藝術節